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在市集裡,你的攤位和隔壁的究竟有何不同?如果你的答案是「產品」那我只能說,這還不夠
如何在市集中創造難忘的品牌:體驗關鍵策略與技巧
一場成功的市集擺攤,不只是「賣東西」,更是在創造體驗,讓顧客在短短幾分鐘內,對你的品牌留下深刻印象。想讓人記住你,還是只是個路過就被遺忘的攤位?想成為「被記住的品牌」接下來的市集注意事項,你一定要學會。
市集不像電商平台,顧客無法提前搜尋、比價、查評價,所以 「第一印象」就是你「最大的武器」。人會被有故事的攤位吸引,而不是一個單純賣商品的地方。
你可以這樣做:
1.給品牌一個靈魂, 為什麼做這個產品?家族傳承?興趣?還是解決某個困擾?說出來引起共鳴。
2.用一句話打動人。 「這款茶是我阿爸的偏方,擔心手搖飲糖份影響健康,採用低熱量萃取糖漿,保留口感,卻僅攝取一分糖的熱量。越喝負擔越少!」比起「我們賣養生奶茶」,哪個更有畫面感?
3.讓你的顧客也成為故事的一部分。 例如擺攤佈置時設置拍照區,讓他們帶著你的產品打卡,分享到社群。
【打造品牌價值形象】
1.品牌故事與價值傳遞:明確您的品牌故事與價值核心價值,通過攤位設計、 產品包裝和宣傳資料傳達給客戶。
2.視覺識別:是大大的品牌Logo?一盞特別的燈光?還是一個有趣的標語?要有個明確的視覺重點,讓顧客在遠處就能認出你。設計獨特且一致的品牌標誌包括Logo、 顏色和字體,一眼就能辨識。
3.價格「讓顧客毫不猶豫下單」:利用小額產品拉近距離。 不管你的主打商品是什麼,都可以準備一個特別低價的小商品,降低顧客的消費門檻。
很多新手攤主會犯的最大錯誤是沒有明確標示價格,或是價格過高而缺乏購買動力。市集不是精品店,顧客需要一個「立即購買」的理由。現場提供試吃、互動體驗增加記憶點參與感。
在市集裡,光靠「人潮」並不足夠,真正決定你當天收入的,是「成交率」和「客單價」。 如果你發現自己攤位前的人來來往往,但業績卻沒有明顯提升,那麼或許是你的銷售策略出了問題當下就要立即應對處理。
如果你的產品價差過大(例如50元 vs 500元),顧客容易直接選擇最便宜的選項。但如果你設計一個「中間價位帶」的產品,顧客往往會選擇「看起來比較值得」的那一款。
🔹 例子:
• A選項:單品100元(最便宜)
• B選項:雙件組180元(看起來更划算)
• C選項:豪華版500元(價格較高,但仍有人買)
心理學上,大多數顧客會選擇「中間價位」,這樣不會覺得買太貴,但又獲得了比最便宜選項更多的價值。
你可能聽過「9結尾定價」(如99元 vs 100元),但在市集這種快節奏環境中,還有更有效的定價方式。
🔹 方法一:「整數定價」提高交易效率
比起99元,市集消費更適合100元、150元、200元這種「好付錢」的數字,特別是如果你的顧客大多使用現金交易時,能大幅提升結帳速度。
🔹 方法二:「門檻優惠」,拉高客單價
當顧客已經決定購買,你還有最後一個機會讓他「多買一點」。
🔹 例子:
• 「滿300元送小禮物」——如果客人已經買了200元,他可能會再加100元換取額外價值。
• 「第二件9折,第三件85折」——如果顧客已經買了一件,這類遞進式折扣會讓他考慮買兩件甚至三件。
這些方式的關鍵在於:讓顧客感覺到「這樣買比較划算」,而不是「我被逼著多花錢」。
• 提供行動支付(LINE Pay、Apple Pay等),減少找零時間。
• 有零錢備用,避免因為「沒帶現金」導致成交流失。
結語:高收入市集擺攤,關鍵不是「人潮」,而是「轉換率」市集不只是擺攤,而是一場心理戰。你需要在最短時間內,讓顧客決定購買,並且願意買更多。
這些策略的核心,就是讓顧客的購買行為變得「更順理成章」,從而提高你的市集收入。如果你還在苦惱「週末生意不穩定」,不妨試試這些方法,看看下次擺攤時,收入能不能提升一個檔次!
【品牌感,讓人記住你的關鍵】
市集不是單純的擺攤販售,而是品牌曝光的大好機會。你的攤位,不只是賣產品,而是在傳達一種生活方式、一種理念。
記住:
✔️品牌故事:讓顧客有情感連接
✔️攤位設計:讓人一眼就認出你
✔️互動體驗:讓顧客停下來,玩你的品牌
✔️價格策略:讓購買決策變得簡單
所以,下次你在市集擺攤時,不要只是想著「怎麼賣更多」,而是問自己:「我要怎麼讓顧客記住我?」 這樣,你的品牌才會真正被看見。